04 教材重点实验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O2的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药品及装置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_____,放出热量。 (2)燃烧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原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_____。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 误差分析 结果 原因分析 测定结果偏小 ①红磷的量_____,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 ②装置_____,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 ③没有_____,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测定结果偏大 ①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 ②燃烧匙伸入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红磷替代品的选择 (1)药品在空气中易点燃。如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 (2)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的原因是镁条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会使得测量的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尽可能选择与氧气反应只生成固体的药品,若选择的药品与氧气反应有气体生成,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完全吸收生成的气体。如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若用硫粉代替红磷时,应选用_____溶液吸收生成的SO2。 7. 实验装置的改进 (1)改进原因: ①实验时在容器外点燃红磷,燃烧产物会_____,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会使得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因此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②集气瓶的刻度读数较粗略,且会有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改进思路: ①点燃方式的改进:实验过程中不打开装置,使装置始终_____,如图①、②所示。 图① 图② ②测量方式的改进:利用量筒或注射器等测量仪器,减小实验误差,使测定结果_____,如图③所示。 图③ 图④ 图⑤ 优点:为减小实验误差,可利用铁锈蚀(如图④)、加热铜丝(如图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____。 实验2 常见气体的制取 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流程:制备气体→净化干燥→收集气体→尾气处理 2. O2、CO2、H2的实验室制取对比 (1)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发生装置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和_____。 气体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氢气H2 制备药品 ①高锰酸钾 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_____ 锌粒和稀硫酸 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_____ _____ 反应类型 _____反应 _____反应 _____反应 反应物状态 ①②:_____混合 ③:____混合 _____混合 _____混合 反应条件 加热 不需要加热 不需要加热 不需要加热 常用的发 生装置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_____。 ③用排水法收集,待气泡_____时才收集。结束时,应先____再___。 ①添加药品时,先加____,再加_____(填“固体”或“液体”)。 ②若使用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下,形成_____。 工业制取 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氧气和氮气的_____不同进行分离,属于_____变化。 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方程式: _____ 分离水煤气 (H2和CO的混合物) 注意:固液常温型装置的改进优点 改进 装置 优点 装置简单 _____ _____ _____ (2)气体收集装置:选择收集装置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和_____。 气体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氢气H2 气体溶解性 _____溶于水 ____溶于水 ____溶于水 气体密度 密度____空气 密度____空气 密度_____空气 收集方法 _____ _____ _____ 收集装置 或 或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_____,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