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写故事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写出事情的波澜 一 文似看山不喜平。 ———袁 枚 文章就像山一样,有波澜起伏才好看。 事情的发展走向 读者的期待 “相对抗” 好的波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写好故事 写出意外的情节 首先 1.添加阻碍 设置愿望 去西天取经 出现阻碍 遇到各种妖魔鬼怪 解决阻碍 妖精或被打死,或被降服 《西游记》 设置愿望—出现阻碍—解决阻碍 可以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 《那一次,我终于“筝”气了》 设置愿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阻碍一:想跟一位著名的古筝老师学古筝,可费用太高,家里负担不起 → 阻碍二:10 岁那年,代表市里参加省级古筝比赛,却生病发烧 → 阻碍三:参加全国性的古筝比赛,踌躇满志,杀进决赛,却把决赛曲谱弄丢了 ↓ ↓ ↓ 解决阻碍一:古筝老师看“我”有天赋且努力,给 “我”免除了部分费用 解决阻碍二:仍坚持带病参加比赛 解决阻碍三:得益于平日里努力练习,曲子已经烂熟于心,于是,放手一搏,赢得冠军 倒叙法 疑问法 巧合法 设置悬念 悬念指读者渴望知道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走向却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 设置悬念 文章波澜起伏 重要方法 倒叙,就是先写故事的结局,再一一交代故事的原委。这种方法一般适合结局有极大冲击力或者反差感的故事。 《百年孤独》 开 篇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世界中 (1)倒叙法 上校为什么要面对行刑队? 父亲带他见识冰块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该怎么办?我能和他在一起吗?” “法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真的要离开他吗?” (2)疑问法 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简·爱》 ①用书中人物的心理或话语抛出疑问 内心挣扎 面临道德困境 爱情与道德、法律之间的关系 思 考 文章的可读性 增 强 故事的后续 想知道 《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在标题中设置疑问 问句 寻找答案 引 发 (2)疑问法 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具有科技感的特殊事物 极大的好奇 产 生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巧合法,就是用偶然的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从而加大矛盾冲突的力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巧合法 人物的巧合 物品的巧合 时间或地点的巧合 …… 安排两个或多个关键角色在不经意的场合下相遇或产生特殊的关系。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巧合一:假扮李逵的李鬼,偏偏遇到了回家接老母的真李逵 巧合二:放走李鬼的李逵在半路的草屋休息,偏偏遇到了李鬼回家与妇人密谋害他 《雷 雨》 巧合一:周萍同四凤这对恋人居然是异父同母的兄妹 巧合二:鲁侍萍与周朴园居然在 30 年后巧遇 人物的巧合 让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在关键时刻出现在角色手中或周围。 《红楼梦》 通灵宝玉 物品的巧合 金 锁 贾宝玉 薛宝钗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关联 联系故事情节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制造误会 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者误会,来激化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项 链》 玛蒂尔德 向朋友借钻石项链 误会! 丢失钻石项链 为了参加舞会 舞会结束后 买新项链还给朋友 多年辛苦工作 当年借的是假项链 得知 命运的无常和小人物的悲哀 体悟贪慕虚荣的心理 可读性更强 结尾突转 结尾突转,指故事或情节发展接近尾声时,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或变化,使故事的结局与读者之前的预期或情节的发展趋势截然不同。 《罗密欧与朱丽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