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225804
5.3《人皆有不忍之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09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人皆有不忍之心
,
教学设计
,
统编
,
高中
,
语文
,
选择性
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之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完成思维导图,梳理孟子的说理框架,总结写法; 3.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论断的合理性; 4.理解“四端”说对构建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梳理孟子的说理框架,总结写法;理解“四端”说对构建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 (一)人物回顾 1.回忆《齐桓晋文之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割据混乱的书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针对社会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是其一。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二)阅读文本,疏通结构 1.疏通课文,务实基础。 2.这篇文章论证清晰,结构也不难,我们一起来快速梳理,画出思维导图。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拿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和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举例论证(君王和百姓)、比喻论证 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北京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2025-04-3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3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4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