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5971

《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2-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6869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涉江采芙蓉,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导 入 驻 足 岁 月 的 长 河 , 我 们 常 常 会 感 慨 : 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 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 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 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 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 的忧伤。 读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芙蓉”这一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对写法及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中爱人离居的悠长忧伤。 学习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 A 作品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 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代表作:《迢迢牵牛星》 《行行重行行》。 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 ;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 要转折点;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它为五言诗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 《古诗十九首》从内容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 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 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 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 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是五言 诗成熟期的代表作,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钟嵘在《诗品》中曾 评《 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 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 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 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 秀才半”的说法。 不 建安时期:建安七子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诗歌发展 乐府诗 : 《 陌上桑 》 《 孔雀东南飞 》 各朝情况 两 汉 , 魏晋南北朝 唐 宋 西汉:赋 东汉:《古诗十九首》 先秦 渡过江水,采摘芙蓉。 沼泽之地,兰草萋萋。 采摘兰草,想送给谁 所思之人,远在他乡。 回头眺望,乡关何处 道路漫长,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寂寞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读顺畅,通大意 读顺畅,通大意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 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 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 理解诗意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之/欲遗 谁 所思/在远道。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 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意 象 : 芙蓉 兰泽 芳 草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 松欢快的氛围。“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 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 的感情 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的意象: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佳人之花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