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必修 第二册(苏教)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能依据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物质间的转化思路,会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能从多个方面对可能的转化路径进行优选。3.能运用变量控制方法设计转化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4.掌握Fe2+和Fe3+的检验方法及Fe(OH)2的制备方法。 一、反应的合理选择 1.FeCl3制备路径的合理选择 (1)铁元素的常见价态有 ,在相同价态铁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通过 即可实现;在不同价态铁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则需通过 才能实现。 (2)以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的路径 制备路径 相关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路径1 Fe→FeCl3 铁在氯气中点燃,经冷凝后得到固体三氯化铁: 路径2 Fe→FeCl2→FeCl3 先用盐酸溶解铁,得到FeCl2,再用Cl2将FeCl2氧化为FeCl3,分离提纯后得到产物: 、 路径3 Fe→Fe2O3→FeCl3 在一定条件下用空气将铁氧化成氧化铁,再将氧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得到氯化铁,分离提纯后得到产物:4Fe+3O22Fe2O3、 (3)实际制备物质时,必须根据反应 、反应 、反应 、产物要求、反应装置、 、生产 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可控的反应路径。 2.Fe3+检验方法的合理选择 (1)沉淀法 ①试剂: ; ②现象: ; ③离子反应: ; ④不足之处:用碱量较多,容易受到干扰,反应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不高。 (2)显色法 ①试剂: ; ②现象: ; ③离子反应: 。 ④优点:灵敏度高,现象明显。 3.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1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向A试管中加入3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3 mL 0.1 mol·L-1 FeCl2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A试管中溶液变为血红色,B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2 向实验1的A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观察实验现象 血红色消失 实验3 向实验1的B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血红色 实验4 用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溶液冲到小烧杯中 铜片上留下“+”的痕迹,小烧杯中溶液变为蓝色 4.Fe3+和Fe2+的转化 (1)Fe2+容易被氧化剂氧化为Fe3+,如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Fe3+能够被还原剂还原为Fe2+,如Fe3+被Fe、Cu还原为Fe2+。 二、反应条件的控制(以亚铁盐与NaOH溶液反应为例) (1)实验操作: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2)实验现象:产生 沉淀并迅速变成 ,最后变成 。 (3)有关反应 ① ② (4)实验结论 ①Fe2+与OH-反应生成白色的 ; ②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 氧化,在制备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反应混合物与氧化剂接触。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阳离子只有氧化性,不可能有还原性。( ) (2)实验室配制FeSO4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 (3)氯化亚铁不可能由化合反应生成。( ) (4)Fe3+、Cu2+、H+、Fe2+四种离子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Fe3+。( ) (5)常温下,Fe3+、Mg2+、SCN-、Cl-能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 (6)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产生红色沉淀。( ) (7)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原溶液中有Fe2+。( ) 某同学为了检验家中的一瓶补铁药(主要成分为FeSO4)是否变质,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Fe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并结合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药片除去糖衣研细后,溶解过滤,取滤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 [问题探究] 1.若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褪色,滴入KSCN溶液后不变血红,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根据实验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