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9769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3615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一,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2.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中央任命 B.世代相袭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3.在周初的分封中,分封对象主要包括 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④臣服的地方国首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礼器外,还用作 A.装饰品 B.食器 C.盛水器 D.乐器 5.汉初以来,丞相权力的强大影响到皇帝的集权。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建立了 A.察举制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 D.中外朝制度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例外情况,下列不属于例外情况的 A.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B.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替代三省 C.唐朝中期设节度使 D.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7.下列属于河姆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8.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 B.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D.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9.《史记·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决定 A.实行军功授爵 B.推行郡县制度 C.采取焚书坑儒 D.修筑万里长城 10.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据图中判断秦最终完成这一大业是在(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11.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C.碳化稻粒 D.彩陶残片 12.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亲自举行选拔人才考试,董仲舒在他的万言试卷中,攻击其他学派全是左道旁门,邪说妖言,结果他被列为考试的第一名。这表明,董仲舒的思想 A.迎合科举考试需要 B.提出了天人感应观 C.顺应大一统的要求 D.囊括各种学派精华 13.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实行分封制 B.确立王位世袭制 C.实行郡县制 D.确定“皇帝”称号 14.春秋以前,天子以下,上至公卿,下到平民,皆有参与谏议的权利。战国时期,谏官日益专职化,出现了“司过”这样职司渐趋完备、人数较为固定的专职谏官。《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政治秩序逐渐转型 B.专制集权不断加深 C.谏议制度发展成熟 D.等级尊卑日益确立 15.距今7000—5000年的龙虬庄遗址被誉为江淮文明之花。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炭化稻米和古文字陶片,陶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如下图),与该遗址同时期的长江流域的遗址为( )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红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16.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孙子 C.孟子 D.韩非子 17.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之法。均输即“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即便而官有利”。平准即“总汇天下委输(转运的物资),贱时买,贵时卖,平抑物价,利归朝廷”。汉武帝此举主要是为了( ) A.减轻百姓赋役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