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3724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共4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日期:2025-02-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4782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高二
  • cover
(课件网)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01 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一战前: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2.一战后: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 ①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 ③1922年,苏联成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1928),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④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 ②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③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普遍劳动义务制。 积极:粉碎武装进攻,巩固了政权;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①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新生政权,苏俄陷入内战;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0年) 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固定粮食税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以私营,引入外国资本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③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②内容: ①背景: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经济规律,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 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 ④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⑤影响:得到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特点: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 含义: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标志:1936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建成,也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 斯大林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原因: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方面: 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2)消极方面: ①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④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很大影响。 2.一战后: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 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②原因:经济有所发展,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 ③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市场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