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曹 刿 论 战 左传 《 《 核心素养 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叁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贰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 肆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导入新课 毛主席在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总结时,提到过《曹刿论战》这个案例,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以静制动的方针,打败了齐军,是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由此来比喻现在还弱小的红军,一定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你知道哪些呢?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珍爱和平,但有时候我们必须面对战争。 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走进长勺之战,看看这场战役是如何缔造逆袭神话的。 齐鲁 赤壁之战:5万孙、刘联军大胜曹操20万大军;官渡之战:2万曹军大胜袁绍军11万;淝水之战:8万晋军大胜80万秦军;巨鹿之战:5万项羽楚军大胜40万秦军……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争的逆袭,靠的是什么呢? 活动一 时代与文化 —课前预习 作者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背景链接 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齐国。当时齐都在临淄,鲁都在曲阜。而且当时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齐国要攻打鲁国。为何? 背景链接 公元前684年 鲁国、齐国 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公子纠被逼死。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交战时间 交战双方 交战原因 知识链接 国别体 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 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记传体 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史记》。 历史散文的体例 知识链接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传记具有 和 ,可分“ 自传”和“ ”。 传记 真实性 文学性 他传 传体 活动二 积累与梳理 —巩固知识 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曹刿 ( ) 又何间 ( )焉 玉帛 ( ) 小信未孚 ( ) 夫( )战 辙( ) 靡( ) guì jiàn bó fú zhé mǐ fú 再读文章,疏通文意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何以战? (您)凭借什么作战?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再读文章,疏通文意 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再读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