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海豚与声呐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关注的是仿生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海豚与声呐,即科学家从海豚在海里游动和捕食的行为得到启发,发明了声呐。如果说蛋壳与薄壳结构是结构上的相似,那么,海豚与声呐则是工作原理上的相似。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了解科学家所做的海豚游动的实验,知道海豚游动和捕食时离不开嘴巴和耳朵。 第二部分,做模拟海豚游动和捕食的游戏,感受海豚利用嘴巴和耳朵捕食的情况,了解海豚游动躲避障碍物和捕食的过程。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了解海豚探路的原理,以及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说明海豚、声呐、B超利用的是回声定位,而雷达利用的是无线电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跟踪目标,它们的原理相同。 2.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仿生的概念,了解仿生与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并了解人类可以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结构而制造仿生物品。 对于海豚这种生物,学生比较喜欢,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海豚是依靠人类听得到的它的“叫声”进行游行和捕食,对回声定位并不了解。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和无线电波反射定位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探路、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 探究实践:在“海豚捉鱼”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模拟活动的特点。 态度责任: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海豚活动以及捕食的工作原理。 难点:团队合作,完成游戏。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海豚游动实验能知道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视觉能基本能不能模拟海豚游戏能感受海豚利用嘴巴和耳朵捕食过程能基本能不能海豚启示能说出利用回声定位发明的的仿生品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教师活动1 1. 海洋馆里,看过海豚表演吗?海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播放视频) 2. 海豚要生存,需要捕食。它是怎么做到的?(播放视频)学生活动1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回答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海豚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海豚的记忆,进而聚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环节二:海豚游动实验教师活动2 1. 观看视频,海豚捕食是靠眼睛吗?(播放视频) 2. 科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海豚在插满金属棒的水池中游动。(出示图片讲解) 在水池里插上金属棒, 海豚游动时绝不会碰到;即使被蒙上眼睛, 照样畅游无阻, 还能准确捕捉猎物。 3. 实验发现: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视觉。它依靠什么? 教师讲解: 海豚在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被海豚的耳朵接收,海豚就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海豚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 4.出示知识卡片,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物体振动的越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赫兹,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海豚发出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两种,超声波用于回声定位,而次声波用于同伴间的交流。 5. 用水波模拟声波,观察实验,声波遇到障碍物能返回吗?(教师做实验,学生观看) (1)实验器材:方形木块、滴管、杯子 (2)实验步骤 ①将实验盘装水,保持水面平静,为了方便观察,在水中加入红墨水。 ②用胶头滴管将水滴到实验盘中,观察水波的变化的情况。 ③放入不同形状的物体。滴水,观察水波遇到不同物体时的水波的情况。 ④在水中先后放置相同的障碍物,但距离不同,滴水,观察水波的情况。 (3)实验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