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十) 复习范围:第七单元 一、基础知识。(35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6分) 姿态(zī zì) 汇合(huì huí) 凉爽(suǎng shuǎng) 呢喃(nī ní) 唧哩(jí jī) 露水(lù lòu)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én zhòng bí zi lí huā huà cè dī dā yuè qì chì bǎng chǐ cùn 3.在括号中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6分) (1)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 (2)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 (3)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B.微风过处,桃花呢喃细语,我不禁流连在这如诗似画的美景中。 C.月光下的湖水汹涌澎湃,静谧安详,散发着一种宁静的美。 D.一艘巨轮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航行。 5.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你用心倾听,就会听到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 B.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C.虽然还没有看见瀑布,但是先听见了瀑布的声音。 D.黎明时的鸟因为容易被猎人打中,所以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缩句) (2) 吹皱了池水,池水惊醒了 ,青蛙叫来了 ,小朋友唱起了 。(根据句子特点,把句子补充完整) (3)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①句中的“他”指的是 。 (1 分) ②这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用这两种修辞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 风一吹,柳条 。 二、能力提升。(9分)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大自然的声音》采用了总分结构,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来描写了自然界声音的丰富多彩。 ( ) 2.《读不完的大书》描写了大自然中很多好玩的东西。句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中“它”指的是桃树。 ( ) 3.《父亲、树林和鸟》一文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 ) 三、口语交际。(6分) 1.右图是高铁上的一幕,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3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说说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空间。(30分) 读不完的大书(节选)(12分)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 境界。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1.“雨后春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2分) 2.“看不完的大画册”,是写大自然的景色 ,处处 。“读不完的大书”是写大自然 ,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未知。(3分)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2分) 4.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5分) (二)和小鸟最相亲爱(节选)(18分) 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有时也看见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可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恐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