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课时 1 活动分析 这是本册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内容聚焦“注意说话的语气”,通过引导语和两组句子的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懂得不同的语气会带来不同的交际效果,恰当的语气能使沟通顺畅、愉快。此次口语交际侧重提升“说”和沟通的能力,在一年级下册使用礼貌用语向他人求助,二年级上册用商量的语气与人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的基础上,二年级下册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怎样的说话语气才算恰当?引导语告诉学生“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的语气就是恰当的说话语气。如何说才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小贴士提供了两项提示:一是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二是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这既是对学生“使用恰当的语气”方法的具体指导,也是教材对口语交际要求的落实。 教学目标 1.懂得与人交流时,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2.与人交流时,能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懂得与人交流时,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2.与人交流时,能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讲《借麦子》的故事,学生思考:小猴更愿意将麦子借给谁?冬天到了,小猪、小牛的麦子都吃光了。想着小猴今年收了很多麦子,他们便来到小猴家,想借一袋麦子过冬。小猪说:“小猴小猴,我的麦子吃光了,赶快借我一袋麦子。”小牛说:“小猴哥哥,我的麦子吃光了,你能借我一袋麦子吗?”2.教师小结揭题并板书。(板书:注意说话的语气)二、创设情景,体会语气1.(课件出示第一组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小组讨论:哪一种说话方式更好?为什么?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教师反串表演角色“我”,用下列句子示范表达歉意。◇我不是故意的!(读出骄傲自大、不讲道理的语气。说这句话时语速快,语调持续上扬,音调高,音量大)◇我不是故意的。(读出愧疚、带着歉意的语气。语气弱,音量较小,配合表情)3.交流:说说哪种语气更恰当,让人听起来更舒服。(第二句让人听起来更舒服。因为第二句更有礼貌,态度更诚恳,语言带有歉意。第一句粗鲁,没有礼貌,虽然也是道歉,但是让人觉得不诚恳,听了不舒服。)4.引发思考:同一句话,使用了不同的语气,为什么就能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小结:我们在请求别人原谅时,一定要态度诚恳、语气柔和而不生硬,这样才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相机板书:语气柔和、不生硬)5.演一演:明明很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他应该怎样跟妈妈说呢?6.(课件出示第二组句子)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一句,指名读第二句。师:你更喜欢哪种语气?(第二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都用到一个表示礼貌用语的词?(请。)既然我们都运用了礼貌用语,为什么你们还是喜欢第二种语气呢?(第一句使用了命令的语气,很生硬,不容易被人接受;第二句使用的是商量的语气,较委婉,更容易被人接受。)7.自己练习对比朗读,体会语气。小结:在请求别人或者对别人提出要求时,尽量用商量的语气。同时,说话要看对象,对长者,语气一定要柔和,千万不要使用命令的语气。(相机板书:语言文明不命令)三、示范交际,总结方法过渡:同学们,我们与人交流时要用恰当的语气,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形,你会怎么说?1.出示情境图,思考: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1)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妈妈沟通?(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交流。2.演一演:教师当妈妈,指名上台共同表演。3.二人一组表演,再指名上台表演,学生评议。生1:妈妈,我不喜欢弹钢琴,更喜欢画画,请您同意我学画画吧,好吗?生2:妈妈,您不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不太喜欢弹钢琴,更喜欢画画,您就让我学画画吧,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