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能说出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 2.诵读吟咏,能用语言概括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置身诗境,能准确表述词人面对古代遗迹所产生的人生苦短、壮志难酬之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诵读吟咏,能用语言概括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学习难点:能准确表述词人面对古代遗迹所产生的人生苦短、壮志难酬之感。 【学法指导】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研讨法 【知识链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庙之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这位汉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一一因为,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检测 1.注音 公瑾(jǐn) 羽扇纶(guān)巾 樯橹(qiáng lǔ) 早生华(huá)发 (二)自主朗读,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诗人的情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引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 描绘自然景观:开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雄浑豪迈的气势,将奔腾不息的长江与历史的长河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为全词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接着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具体描绘了赤壁的景色,陡峭的石壁直插云霄,汹涌的波涛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像千万堆白雪,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展现了赤壁雄奇险峻的自然风貌。 引发历史感慨:“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明了赤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将眼前的实景与三国时期的历史联系起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感慨,为下阕具体描写英雄人物做了铺垫。 下阕:主要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慨。 刻画周瑜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者通过想象,生动地描绘了周瑜年轻时的英姿飒爽和非凡气度。小乔初嫁,更衬托出周瑜的春风得意;羽扇纶巾的儒雅装扮,展现了他的从容不迫;谈笑间就让曹军的战船灰飞烟灭,突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 抒发个人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从对周瑜的遥想中回到现实,想到自己如今壮志未酬,却已早生华发,与周瑜的年少得志形成鲜明对比,不禁产生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