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传播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与第一课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在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学习声音的传播,同时,本课中的耳朵结构以及鼓膜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保护听力的学习打基础。教材顺应学生思考、探究知题的线索,按探究主要步骤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 第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把握位于校园各处都能听到铃声"的现象。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真空中、水中、空气中、固体(桌子)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递声音。 第三、观察振动传递,类比认识人耳 以类比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了人耳的基本构造,并以卡通图像形象地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从实验现象观察振动的传递引起其它物体振动,进而帮助学生认识鼓膜因外部声音引起振动而使人听到声音, 第四、制作活动,拓展应用 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 学情 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声音的传播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 经过几年科学课及课外书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对于声音的传播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还不明确,所以需要实验来亲身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 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科学思维: 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 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 探究实践: 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传播的现象。通过探究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学习 重点 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学习 难点 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水,小鼓。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走向教室,这说明了什么? 2.追问:那说明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预设学生:各个角都能听到声音。 2.预设:四面八方。 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的引起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方向,并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播放一段视频,提问学生:你听到了铃声了吗?声音到你耳朵这段距离上,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2.过渡:原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谁能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通过空气听见声音的? 3.提问:同学们猜测如果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还能听见声音吗? 4.那我们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视频:重复播放闹钟消声的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5.过渡:目前我们知道了气体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6.小组为单位,敲击桌面实验,仔细倾听,发现了什么? 7.小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8.提问: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