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6689

(8)生态系统(有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作业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302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态系统,解析,高二,生物学,科版,2019
  • cover
(8)生态系统———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寒假作业 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c、d、e构成多条食物链 B.a→b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 C.图中缺少b→a、c→a和d→a D.f为分解者,e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可以是无限的 C.捕食链的起点通常是绿色植物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3.白尾海雕是一种以鱼为主要食物的大型猛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尾海雕摄入植食性鱼后,食物中的能量即为白尾海雕同化的能量 B.被生物体同化的能量中,部分能量通过生物的细胞呼吸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C.白尾海雕在捕食鱼之后,部分同化的能量随其粪便排出体外 D.若白尾海雕处于最高营养级,则其能量共包括4种去向 4.早在1300多年前,浙江青田的稻农就开始采用“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稻共存”的农耕方法。这种“稻鱼共生系统”大大减少了饲料、化肥、农药的投入,最终能达到“鱼增产、粮稳定、品质优”的成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排泄物直接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B.流经“稻鱼共生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稻鱼共生系”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与普通稻田相比,“稻鱼共生系统”不易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 5.为了促进某自然保护区的恢复,人工投入了较多的物质。为了解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情况,科研机构对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如表所示[单位:103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自身呼吸消耗的量 甲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输入有机物的能量 生产者 1210 256 2933 868 - 初级消费者 252 88 564 A 192 次级消费者 63 23 B 19 68 三级消费者 18 C 10 - 12 A.该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B.流入该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为5.539×106kJ/(m2·a) C.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119,“C”的数值为3 D.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2% 6.某草地生态系统生活着多种动物和植物,图1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图1相比,图2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B.图1中A是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图2所示的食物网共包含7条食物链,鹰占有4个营养级 D.若其他条件不变,蛇消失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可能会增多 7.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篝火诱杀法和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改治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篝火诱杀法利用的是行为信息 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 D.生物防治会对蝗虫种群的抗药性进行选择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都是有利的,对被捕食者都是不利的 C.草原返青为草食动物提供采食信息,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生物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不可避免地要被自然所淘汰 9.下图是蚯蚓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和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B.碳元素在动植物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流动 C.蚯蚓可加快土壤中有机物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