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庞大的家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的庞大。 本课第一个环节通过先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接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昆虫这类生物;第三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最后一个环节:“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学会描述昆虫的特征,一步步掌握昆虫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利用知识辨别昆虫。 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二下《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的阶段,进行完整的研究。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昆虫的“庞大”,继而通过养昆虫,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学情分析】 昆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中,蜘蛛、武功、蜗牛等小的虫子都称作昆虫,它们无法对昆虫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多孩子无法进行区分。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动物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要想研究一类动物,要先从它们的外形特性开始研究,并利用这些关键性特征进行动物的判别。四年级的孩子知道昆虫都有触角,但对它的数量、形状没有细致的研究,知道昆虫有足,但不知道昆虫只有3对足。因此我们需要在昆虫区别其余动物的关键特征上下功夫,帮助孩子建立起昆虫的模型,掌握判定的标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发现昆虫共同特点,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 认识甲虫,说出常见甲虫。 科学思维: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昆虫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体会“庞大”,引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动物的图片,但是局部图,你能认出它们吗? 生:蚂蚁、七星瓢虫、螳螂等 给他们分类的话,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这个家族是什么样的家族呢?“庞大的家族”(板书),听到“庞大”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1:他们的体型可能很大.... 预设2:他们数量可能很多.....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关于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50万种动物,而这个家族,占其中的61%,是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现在,你知道这个家族的“庞大”指的是什么? 预设:数量庞大 3.师追问:你知道它们是哪类动物吗? 预设:昆虫 4.师:没错,它们就是(出示):昆虫。 5.师:这个“庞大的家族”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昆虫。(补充板书:昆虫)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知道哪些昆虫? 预设:螳螂、蚂蚁、蝴蝶、蜘蛛..... 2.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都是昆虫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师带来的昆虫,你认识他们吗?(出示,学生认)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1.师: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它们有触角、有足、有翅膀 2.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