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2333

【核心素养目标】第十二章 第1节 杠杆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78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八年级,2024,人教,格式,教案,核心
  • cover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认识杠杆,知道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会画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相关计算;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能对杠杆分类。 科学思维: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钢丝钳、铁丝、笤帚、镊子、小石块、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战无不胜的投石机”,提出问题,投石机相当于什么机械 投石机为什么能把几百斤的石头投到远处 2.“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徳,阿基米德有没有吹牛 今天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奥秘。 利用视频中的“投石机”和阿基米德“撬地球”,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杠杆 (一)杠杆的定义 学生活动:使用杠杆进行以下活动。 用剪刀剪纸片、用镊子夹取小石块、用钢丝钳剪断铁丝、用笤帚扫地。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共同点。 学生:都能绕一固定点转动。 学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归纳总结: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一个杠杆。 课件展示,古代人们使用的一些杠杆,分别找出围绕转动的点(支点)。 捣谷的碓(duì) 汲水的桔槔(jié gāo) 中国传统的杆秤 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通过思考和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 通过对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展示,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机械属于杠杆,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吗 学生:羊角锤、开瓶器、扳手等。 (二)杠杆的五要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什么是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播放视频“杠杆与杠杆的五要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 教师用课件展示杠杆的五要素,重点放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上。 点拨: 1.“力的作用线”是指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中l1、l2);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力臂为0。 2.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位置可能改变。 3.动力与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分别使杠杆向相反方向转动,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一般把人对杠杆施加的作用力称为动力。 例题1 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学生完成后,找学生代表板演作图,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例题2 如图,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B处悬挂重物。请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力臂l1和拉力F的力臂l2。 找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板演,其他学生画在学案上,完成后找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知道如何画杠杆的力臂,培养物理观念。通过练习画杠杆中的力臂,巩固力臂的画法,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结: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一找(找准支点、动力和阻力作用点);二画(画出力的作用线);三引(引垂线);四标(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 探究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杠杆的平衡 思考: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