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典型事例,学习母亲的高尚美德。 2.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1944 年4月 10日,延安各界代表 1 000 多人产聚杨家岭大礼堂,以空前隆重的仪式,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追悼大会。逝者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不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抗日英雄,而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母亲。 毛泽东挽联 中共中央挽联 情境创设: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能够在去世之后受到如此的礼遇,并被称为“贤母”和“完人”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跟随朱德,来到追悼会的现场。认识和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钟太夫人。 任务一:为钟太夫人撰写悼词。 情境创设: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便是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现收录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回忆我的母亲》。同学们已经聆听了这篇真挚感人的文章,这不仅是一篇悼文,也是一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写了很多母亲的故事。 快速默读课文,勾画时间节点,找出每段关键句子,总结母亲事例,旁批上母亲在事例中表现得品质。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1885~1900年前后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和压迫 1900~1905年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1908年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7年 热爱劳动、勤劳 1943年 高龄仍“不辍劳作”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热爱劳动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勤劳 1924-1927年 勤劳 第一个层面(2-7) 贫苦的家境中 第二个层面(8-13) 广阔的社会背景 贤母 完人 1895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 地加租子,由于阴谋未能得逞, “ 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 退佃, 逼着我们搬家”。 “ 在悲惨的情况 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 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 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 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 遇。” “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 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 更强烈了”。 刚毅、倔强、爱憎分明、坚强不屈 作者围绕“勤劳”选取了母亲的几个典型事例,让你最感动的是哪件事? 请同学们根据母亲的为人,为钟太夫人撰写一段简短的悼词。 示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钟太夫人(悼文标志):她用女人赢弱的双肩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用勤劳的双手养活八个儿女,支撑着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为了摆脱受人欺负的家族命运,她节衣缩食,培养出了一个民族的英雄!他是英雄的母亲,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劳动人民的母亲。(事例+颂词) 任务二:心理速写,替朱总司令说说心里话。 1、朱德为什么不直接写母亲的外貌、贤淑的品质,而是围绕勤劳来写呢? 2、文章中直接表露朱德无比沉痛心情的句子只在开头和结尾呢? “她比一般妇女要高大一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补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突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勤劳 一、突出人物形象 二、特殊的背景 公开发表 政治色彩 中国最广大 工农劳动者 英雄的母亲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