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5181

24古人谈读书课件 (共21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651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人,读书,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4.古人谈读书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会认字 会写字 羞耻 教诲 所谓 背诵 岂敢 耻辱 诲人不倦 称谓 诵读 岂能 初读古文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知识锦囊 课文解读 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第一部分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前面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 “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为】就是。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态度要端正、诚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谦虚好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这里读作zhì,记住的意思。 【厌】满足。 【诲】教诲。 【倦】倦怠。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知】知识。 【者】······的人。 【好】喜好,喜爱。 【敏】此处指勤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追赶。 【恐】恐怕。 【失】丢掉。 译文:学习如果不及时跟进努力探索,连已经学到的知识恐怕都会丢掉。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曾经。 【寝】睡觉。 【以】去。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去学习。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学习如果不及时跟进努力探索,连已经学到的知识恐怕都会丢掉。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整体理解 从《论语》中的6个句子中,你知道了哪些读书的道理呢? 讨论交流 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态度要端正,做学问要诚实。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三、四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第五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第六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 朱熹———《训学斋规》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