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拒绝做小网虫》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在认知能力方面,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例如,在认识数字时,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图片才能理解其含义。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但尚未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网络接触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年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接触网络的机会。一些学生可能会被网络上丰富的动画、游戏等内容所吸引。然而,他们缺乏对网络利弊的正确认识,难以判断网络信息的好坏,也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观看动画片或玩游戏时,难以控制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表达较为直接和简单,当被限制上网时,可能会出现生气、哭闹等情绪反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讨论网络相关话题时,可能不太善于倾听他人意见,需要教师引导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网络的常见用途,如学习知识、观看节目、与他人沟通等,同时知晓过度沉迷网络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对身体、学习和社交方面的影响。 2.学会一些简单有效的拒绝沉迷网络的方法,如制定上网时间计划、选择有益的网络内容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故事讲述、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相关知识。 2.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网络诱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便利,也可能造成危害,培养学生对网络的理性态度。 2.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律能力,鼓励学生自觉控制上网时间,主动选择健康有益的网络内容,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一年级学生讲解网络的用途和沉迷网络的危害,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过度上网对自身的负面影响。 2.教授学生简单实用的拒绝沉迷网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步骤。 (二)教学难点 1.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如何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和复杂的网络危害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内容,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2.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拒绝沉迷网络的方法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克服网络诱惑,养成自律上网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强化,这也是教学的关键难点。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有趣的动画视频、简单的实物展示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展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沉迷网络的危害,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故事教学法: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网络主题故事,通过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网络使用的正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情境模拟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使用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角色,亲身体验面对网络诱惑时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游戏教学法:设计与拒绝沉迷网络相关的游戏活动,如上网时间管理游戏、网络知识问答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网络知识和自我管理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含有趣的动画、生动的图片、简短的视频等,内容涵盖网络的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