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6946

10《三峡 》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976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峡 ,课件,4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三峡 ———郦道元 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峡”字典里的解释就是“两山夹水”。 走近三峡 走近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组成。 走近三峡 陆游《入蜀记》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於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灔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 瞿塘峡 三峡之首 最短、雄伟险峻 《巫峡》唐朝 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巫 峡 幽深秀丽 西陵峡 滩多水急 最长、奇险壮美 西陵峡 杨炯 唐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走近作者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 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   我国古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还有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字词积累 阙 叠嶂 曦 溯 湍 漱 啸 属 quē dié zhàng sù tuān shù zhǔ xiào xī 朗读正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完全没有 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半夜 正午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不是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文意理解 课文分析 第一段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连绵不断(正面) 高耸 (正面) (侧面) ②至于 夏水襄陵,沿 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有时 早晨 即使 这里指飞奔的马 没有这么快 倒装句:有时朝(于)白帝发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时,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