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7509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教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7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国人,失掉,自信,教案
  • cover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结合当时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4、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5、学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时划分】2课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2、结合当时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直接反驳论点的方法。 4、朗读品味,体会作品尖锐犀利、富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直接反驳论点的方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吧。 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呢 妈妈:买不起呀。 孩子:那怎么才能买上小汽车呢 妈妈: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买小汽车了。 孩子:那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那位妈妈顿时被问得瞠目结舌,继而哈哈大笑。这个笑话,孩子的反驳很精彩,驳论是一种与立论相对的论证方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驳论文,你们想向这个孩子那样轻易的驳倒别人吗?那今天我们就认真地向鲁迅先生好好学习学习批驳的方法。 二、简说预习情况 【从交上来的预习作业看,每组完成得都较好,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有这样一些(请看小黑板)】 新课 【我们今天就学习课文1———5自然段的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方法,下面首先听我范读一遍,注意听我朗读时候的语气】 (一)听老师范读,注意生字词语的读音和语气。 (二)学生探究(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老师巡视 【下面到了我们全班交流的时间,驳论文的目的就是要驳倒别人的错误论调,我们这篇课文敌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点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板书】 (三)集体交流 1、对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点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信“地”信“物” 从来没相信过自己 他信力 信“国联” 现在:求神拜佛———自欺 【要想驳倒对方,只知道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还不行,关键是抓批驳的“突破口”,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作者在反驳时的突破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突破口?———板书】 2、阅读3———5自然段,思考:写驳论文的关键是抓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的谬论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要害。这个突破口可以是对方的论点,可以是对方的论据,也可以是对方的论证过程。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作者在反驳时的突破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突破口? ———课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突破口,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因为对方的论据是事实论据,但这事实只是部分事实,所以论点以偏概全。论证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本文以反驳论证为突破口。 (1)引导回忆、板书 第1—2段,摆出对方论点论据,树立“箭靶”。 第3—5段,揭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言论的欺骗性。虽然论据是事实,但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 事实,而不是全体中国人。他们把自己这一部分中国人当作了全体“中国人”。实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即通过驳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2)我们看,在剖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悲观论者一直就没有相信过自己,他们早就失去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即他们的论据按照正常推理应该证明的是他信力和自欺力,而不是失去了自信力。这就说明了他们的论据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的,那么他们的观点就站不住脚。既然论据不能证明观点,那对方的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