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e4/e4dac07a6baa2450dff11fc0a9461711.png)
祝福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重点】 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①背景知识介绍;②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 导入 1.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知道的鲁迅的作品? 2.听“鞭炮”的音频。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热闹与喜悦?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上个世纪…… 相关知识介绍 1.知人———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也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 2.论世———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祝福》创作于1924年。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小说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情节的作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段:语言、肖像、行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小说的环境: 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物,起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文本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 中心人物———祥林嫂 什么时候? 在哪里? 祥林嫂怎么了? 【祥林嫂的一生】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的一个春天没有了丈夫。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死。春天阿毛被狼吃掉。 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被主人允许拿酒杯和筷子。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反应迟钝。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明确:情节——— 序幕———写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开端———初到鲁镇,帮工鲁家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结———祥林嫂寂然死去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小结: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的作用: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 2.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 (1)肖像描写 ①文中共几次写到了祥林嫂的肖像?———三次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