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对待成绩》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成绩的本质,理解成绩是对阶段性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量化体现,只是衡量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并非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明白成绩反映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全面、客观地看待成绩。 (二)情感目标 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视对成绩的过度焦虑情绪根源,引导他们认识到焦虑对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面案例的引导,培养学生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使他们在面对成绩波动时,能够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三)行为目标 系统地教授学生一系列调节因成绩产生负面情绪的实用方法,如合理归因,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好坏的真正原因,避免片面归因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自我鼓励,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增强自信心;积极暗示,在学习和考试前进行正向心理暗示,缓解紧张情绪。并设计实践环节,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稳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积极的行为模式。 二、教学准备 (一)教师 纸质案例卡片:精心收集并编写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与成绩相关的真实案例,涵盖不同学科、不同成绩水平以及学生在面对成绩时的各种不同反应。例如,有的学生因偏科导致总成绩不理想但在优势学科上取得突破;有的学生平时成绩稳定但在重要考试中发挥失常;还有的学生通过改进学习方法实现成绩大幅提升等。每个案例都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后续的应对方式。 空白纸条:准备足量的空白纸条,用于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感受等环节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困惑、情绪变化等,方便后续的交流和总结。 彩笔:购置多种颜色鲜艳、无毒无害的彩笔,满足学生在制作 “成绩能量瓶” 时发挥创意和个性化表达的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色彩和图案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积极信念。 A4 纸:准备足够数量的 A4 纸,一方面用于教师制作案例展示板,将纸质案例卡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记录讨论结果、绘制思维导图等,方便梳理思路和展示观点。 “能量瓶” 道具:挑选一个造型独特、材质坚固的纸盒或透明瓶子作为 “能量瓶” 道具。提前用彩色卡纸、彩带等材料对其进行简单装饰,如在瓶身贴上励志标语、画上可爱的图案等,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学生 提前通知学生自带笔记本和笔,要求笔记本页面整洁、装订牢固,方便学生记录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要点、自我反思以及教师的总结和建议等内容。同时,鼓励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突出重点和区分不同类型的记录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成绩联想接龙 规则:上课伊始,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说出 “成绩” 这个词,正式开启游戏。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作为第一个回答者,该学生迅速站起来,在短时间内思考并说出一个与成绩相关的词或短语,比如 “努力”。接着,下一个学生要在 3-5 秒的时间限制内,快速思考并说出一个不同的词或短语,像 “开心”“压力”“进步”“熬夜复习”“考试紧张” 等都可以,依次类推,整个过程中不能重复之前说过的内容。如果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不出来或者重复了已有的内容,则暂停接龙,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或鼓励,然后从该学生的下一位继续进行。 引导提问:当接龙结束后,教师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成绩联想接龙,大家说得都非常棒!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提到成绩时,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积极词汇,而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消极词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