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微项目 甲醛的危害与去除 ———利用电负性分析与预测物质性质 【项目背景调查】 甲醛 “无醛不成胶” 1.认识如何借助电负性分析化学键中电荷的分布,进而分析某些反应的实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体会借助电负性认识与预测有机化合物某些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3.了解甲醛的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去除方法,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项目活动一】 甲醛危害产生的原因 【问题驱动1】 (1)图中① ②处,对比反应前后基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析发生反应时①②处的化学键变化,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类型? 甲醛与蛋白质反应如图所示 ② ② ① ① 【问题驱动2】 方法导引:当A和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如果它们的电负性不同,电负性大的元素的原子带有较多的负电荷(用δ-表示),电负性小的元素的原子带有较多的正电荷(用δ+表示),如: (1)根据电负性标出甲醛分子中C=O及蛋白质分子中N-H的电荷分布。 (2)将蛋白质分子不反应的部位用R代替,借助电荷分布,发生反应时,进行基团重组有什么样的规律?尝试写出反应过程,并结合有机反应类型总结反应类型。示例:①处反应物可表示为 R R1 N H 【模型建构】 利用电负性认识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反应找到可能发生反应的断键部位 利用元素电负性差异分析断键部位电荷分布 依据“正找负,负找正”规律进行片段重组 【项目活动二】 模拟室内甲醛的检测 【问题驱动3】 (1)MBTH和甲醛发生反应时发生了什么反应类型? (2)利用环节一总结的规律,分析电荷分布、断键情况,基团是如何重组的? 温馨提示: MBTH法的原理是甲醛与MBTH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物质A,A再参与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蓝绿色化合物。 H C O H 预测甲醛可以和哪些类型的物质反应? 结构决定性质 【问题驱动4】 【项目活动三】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 【实验用品】甲醛溶液,氨水,酸性KMnO4溶液,酚酞,氢氧化钠溶液, 甲醛检测盒;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设计 ① ② 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甲醛 溶液退色 甲醛与氨水反应 溶液褪色 向少量KMnO4中加甲醛 空白对照 甲醛与KMnO4反应 实验要求:1.操作前先设计好方案,方案要科学严谨; 2.操作过程要规范、安全; 3.记录要准确、客观; 4.结论要简洁、严谨。 H C O H 易与氨和胺类等发生反应 醛基具有还原性, 易被氧化剂氧化 【规律总结】 结构———决定性质 如何除去甲醛 (1)用含有氨气、胺类、酚类等物质的空气净化剂去除甲醛。 氨基高分子除甲醛 生物酶除甲醛 如何除去甲醛 (2)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或氧化铝球吸附;含有二氧化氯除味剂吸收除去甲醛;吸附有O3的活性炭等。 如何除去甲醛 (3)开窗通风; (4)活性炭物理吸附 除甲醛; (5)绿植吸收甲醛:吊兰、芦荟、虎尾兰、绿萝等; 课堂小结 本项目学习中你都学到了哪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已知反应分析反应规律 建立“电负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应用该思维模型解释预测物质性质 根据预测设计实验验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在入住装修过的新房之前,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①紧闭门窗,防止装修面干裂、变质 ②适度开窗通气,充分进行内外空气对流 ③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对室内环境消毒 ④在各个房间内均匀地放置适量的吊兰、芦荟等植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素能应用 B 2.乌洛托品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洛托品的化学式为C6H12N4,属于饱和烃 B.乌洛托品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一氯取代产物有3种 C.乌洛托品分子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