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别人欺负你时》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8岁,处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学生正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开始建立同伴关系,但在人际交往中还存在诸多困惑。 (一)认知发展特点 二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生动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认识动物时,通过观看动物图片或视频,能快速记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如“欺负”的深层次含义,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约20分钟左右,在课堂上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其注意力。 (二)情绪情感特点 这一阶段学生情绪表达直接且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当被别人欺负时,可能会立刻表现出愤怒、委屈、害怕等情绪。例如,在游戏中被其他同学抢走玩具,有的学生会马上大哭,有的则会愤怒地去争抢。他们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弱,难以独立应对负面情绪。 (三)人际交往特点 二年级学生开始渴望与同伴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在相处过程中容易产生冲突。部分学生可能过于自我中心,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导致无意间欺负到别人;而有的学生则较为内向、胆小,面对欺负不知如何应对。比如,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文具,或者在排队时插队,引发同学间的矛盾。 综合以上学情,设计本节课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正确认识“欺负”行为,学会恰当表达和调节自己在被欺负时的情绪,掌握应对欺负的有效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形式的欺负行为,如身体上的推搡、言语上的嘲笑、社交上的孤立等。 2. 学会在被欺负时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你这样做让我很不舒服”“请不要这样对我”等。 3. 掌握至少三种应对欺负的方法,如大声制止、寻求他人帮助、暂时离开现场等,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看动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在模拟情境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欺负时保持冷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欺负时的恐惧和无助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面对欺负的积极态度。 2.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不欺负别人,营造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清晰认识各种欺负行为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理解欺负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2. 教授学生实用的应对欺负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在实际遭遇欺负时,能够克服紧张、害怕等情绪,勇敢、果断地运用所学方法应对。 2. 引导学生从内心树立尊重他人、不欺负他人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四、教学方法 1. 动画演示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欺负行为及应对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 角色扮演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被欺负和应对欺负的过程,亲身体验并掌握应对技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话题,如“遇到欺负时,为什么不能默默忍受”“怎样做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不伤害他人”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相互学习。 4. 游戏教学法:设计与应对欺负相关的游戏,如“应对策略大比拼”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用于展示欺负行为的类型、危害及应对方法。 2.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不同角色的头饰、模拟场景的小道具(如玩具、书本等),增强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3.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