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识记茅盾的文学常识,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婆娑”“主宰”“倦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品读与探究,感悟白杨树的不平凡,体会作者运用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学习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分析文中多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 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深入体会白杨树所象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1.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诗句:“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 请学生朗读诗歌,然后猜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等,确定诗句描写的是白杨树,从而引出课题———《白杨礼赞》。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3分钟) 1. 展示作者茅盾的相关信息,介绍他的原名、字、籍贯、主要经历以及代表作品,如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 介绍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在延安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深受鼓舞,皖南事变后创作了这篇文章,借礼赞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并在听读过程中圈出生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问题。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强调以下字词: 开垦(kěn)、主宰(zhǔ zǎi)、倦怠(juàn dài)、丫枝(zhī)、倔强(jué jiàng)、婆娑(pó suō)、虬枝(qiú zhī)、伟岸(wěi àn)、傲然(ào rán)、宛然(wǎn rán)、秀颀(xiù qí)、鄙视(bǐ shì)、 并且积累成语释义: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等。 3.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以及内在品质,表达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并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解题(2分钟) 1.首先分析“白杨”是作者描写和讴歌的对象 2.展示 “礼赞” 一词的甲骨文、金文、楷书等字体演变,讲解 “礼” 字的本义是 “敬神”,后来引申为崇敬、尊重。因此礼赞的含义是用崇敬的心情赞美。 (五)研读课文,理清脉络(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如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 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和标题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些句子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不断点题,构成了文章的抒情线索,与标题“白杨礼赞”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