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7635

福建省南安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200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南安,2024-2025,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南安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第二次阶段考 历史科试卷 第 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 25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考古发现红山文化中已出现祭坛、塑像群和大型积石冢,并有猪龙等成套玉器;良渚文化中已有专门的贵族墓地,大墓有棺有椁,并有大量的玉琮、玉璧随葬。据此可知,当时(  ) A.早期国家建立 B.文明交流加强 C.劳动产品共享 D.社会阶层分化 2.春秋初期,晋国多次举办大搜礼来检阅军队、演习军事,并舍弃了传统繁缛的礼仪程序。在典礼中选拔任命将领,变更军制,颁布新政策,并将对百姓的教化也融入到典礼的过程中。材料表明大搜礼的举办(  ) A.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 B.标志着礼乐制度崩溃 C.瓦解了分封宗法制度 D.壮大了儒家学派力量 3.表1是先秦不同学派的用人主张。这些主张旨在(  ) 表1 慎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荀子 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荀子》) 墨子 虽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A.推动统治阶级的尊贤敬贤 B.满足地主阶级的文化诉求 C.适应重构社会秩序的需要 D.提升士人阶层的道德修养 4.如图是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这些文化圈展现出当时文化(  ) A.中原优越 B.竞争交融 C.多元包容 D.创新发展 5.近日济南市范村西遗址(以战汉时期遗存为主)的手工业作坊区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其出土的器物以日用陶器为主,主要有陶罐、陶盆、陶纺轮、磨石、筒瓦、板瓦等。这些器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制瓷业的技艺水平 B.建筑业的发展程度 C.手工业的发展实况 D.纺织业的生产规模 6.表2是关于秦朝的史料记载。这些史料说明秦朝(  ) 表2 出处 内容 《琅琊刻石》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睡虎地秦简 ·厩苑律》 (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 A.重视农业发展 B.法家思想极盛 C.抑商政策松动 D.儒家学说流行 7.西汉时期,某制度具有两大显著特征:其一在于“巡”,“周行郡国”由中央朝廷派遣对地方郡国守相等进行实地监察;其二在于“察”,“省察治状”,但只有发现问题而没有处置问题的权力。该制度为(  ) A.中外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度 D.刺史制度 8.在西汉武帝、宣帝时期,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诗经》当谏书。这表明在当时(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察举选拔大量人才 C.国家治理趋向多元 D.科举制已普遍实行 9.东汉时期,“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豪强地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成为维护皇权的力量 B.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C.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 D.有利于基层地方治理 10.山东省新泰市西柳村出土的东汉八角石柱上刻有羊、鳖、牛等的画像。其中的牛画像为一人跪地双手前伸,接住牛口吐出的圆钱。牛吐钱画像折射出当时(  ) A.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B.文人画家的技艺高超 C.市民阶层的物质追求 D.农耕文明的价值取向 11.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政,横征暴敛,成为东汉后期黑暗统治的重要特征。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政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年幼继位 B.君主专制强化 C.太后掌握朝政 D.政局动荡不稳 12.如图为今浙江、福建汉末和西晋设县数量统计。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永嘉之乱爆发 B.南方经济发展 C.江南相对安定 D.郡县制度优越 13.如表是东晋与刘宋时期士、庶族任职表,从表中信息可以得出(  ) 时期 官制 总人数 士族 比例 庶族 比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