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8676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4-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3490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2张,课件,上尉,巴特勒,中国
  • cover
(课件网)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题解: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指出了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第1课时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知识备查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于1772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建成150余处各具特色的景区,园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圆明园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遭英法联军野蛮地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烧毁前的圆明园 烧毁后的圆明园 书信格式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初读课文 给予( ) 琉璃( ) 珐琅( )眼花缭乱( ) 惊骇( ) 晨曦( ) 瞥见( ) 赃物( ) 箱箧( ) zānɡ jǐ liú lí fà lánɡ xī piē qiè hài liáo · ·· ·· · · · · · ·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段落、句子,思考归纳:这篇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直接表达观点的段落见第6—10段。 第1段主要交代了写信缘由,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第6—10段直接表达观点:强烈讽刺与批判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表达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3段以浪漫主义笔调,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细致描摹、赞美圆明园; 第5段运用比喻、反语的手法谴责侵略者。 梳理读,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9):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第一层(2—3):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第二层(4—5):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第三层(6—9):表达对英法联军的愤慨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运用反语,旗帜鲜明地答复巴特勒的来信。 巴特农神庙 罗马斗兽场 埃及金字塔 深入探究 第2课时 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神殿,后宫,城楼;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作者是怎样描述圆明园之美的? 恍若月宫,用雪松做屋架,屋子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神殿、后宫、城楼鳞次栉比,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珐琅、黄金,金碧辉煌。园子里还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令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美丽的花园! 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对它总的评价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是恍若月宫的建筑,是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是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分析第3段所用的写作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铺陈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的运用:在第3段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发挥想象),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