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核心素养卷 (语文要素:感受汉字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阅读要点: 1、了解有关汉宇的起源、演变。 2、查找、欣赏优秀书法作品。 3、开展简单的研究。 阅读技巧: 从“有趣”走向“可爱”。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 从书本走向生活。 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 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指导学生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从自主走向自觉。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课内同步训练: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字谜七则⑦ 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 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 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 )猜中谜语,( )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 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 他猜中了!” 1、在文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分) 2、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3分) 3、文中含有否定词的四字词语是: 。 (1分) 4、请你也来看图猜字谜吧。 (3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6分)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 忽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视 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2分)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含义。(2分) 酷爱: 精通: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龙骨”就是带有刻痕的龟甲和兽骨。 B.王懿荣是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 C.王懿荣将甲骨文研究发展成了一门新学科———甲骨学。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7分)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用它的其他读音组词。(3分) ①只恨当年识字差。 差: ( ) ②有个客人应声道。 应: ( ) ③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尽: ( ) 2、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会闹出笑话 (2分) 3、你还知道哪些容易出错的同音字呢 试着写两组吧。(2分)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13分)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节选) 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有些姓氏改为“李”姓,这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