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盐和糖哪儿去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观察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 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第二个活动,观察更多物质在水中溶解现象,进而了解水的更多特征。 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在水里了。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 探究实践: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态度责任: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难点:能在实验观察中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盐、糖、沙子能借助工具观察盐、糖、沙子的特点能基本能不能将盐、糖、沙子放入水中溶解能理解什么是溶解能基本能不能观察更多物质溶解能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性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教师活动1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具有哪些特征?(出示气泡图) 水还有其他特征吗?学生活动1 填写气泡图 活动意图说明:运用气泡图形式总结梳理前两课学习的有关水的特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水更多特征的兴趣。环节二:观察盐、糖、沙子教师活动2 出示实物:食盐、红糖和沙子 1.三种物质哪一个是盐、红糖和沙子?你是怎么判断的? 2. 请用放大镜观察盐、红糖和沙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醒学生回顾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学生活动2 回答 食盐白色,小颗粒;红糖红褐色,小颗粒;沙子灰色,白色,小颗粒。它们颗粒都比较小。 活动意图说明:能借助工具观察三种物质的颗粒大小,为后面观察溶解现象做铺垫。环节三:溶解教师活动3 1. 出示实验器材 烧杯、水和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喝沙子。 2. 边讲解,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步骤 (1)把一勺食盐、红糖和沙子分别放入相同的水中。注意勺子不要沾水。 食盐、红糖和沙子在水中发生怎样的变化? (2)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注意搅拌时不要让小棒撞击烧杯,以免损坏。 静止后画出食盐、红糖和沙子在水中的样子。 出示一组同学的记录: (3)沙子还在水中,食盐和红糖消失了吗?用搅拌棒蘸一点盐水和糖水尝一尝有什么发现? (4)用放大镜贴着杯壁观察,你还能看到原来的颗粒吗? 教师:盐和糖没有消失,而是溶解在水中,肉眼很难看到。 3. 小结 像食盐和红糖这样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粒,水仍然保持透明的现象,叫作溶解。学生活动3 认识实验器材 小组分工合作,把一勺食盐、红糖和沙子分别放入相同的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交流: 食盐和红糖:先是沉入水底,过一会颗粒变少。 沙子:沉入水底没变化 小组分工合作,搅拌观察并交流: 盐水:透明 糖水:红色透明 沙子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