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4813

3.6 《地球的形状》课件(26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日期:2025-04-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363914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的形状,课件,26张,PPT,教学设计,教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课题名 地球的形状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地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教学难点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球(如篮球等)、小球(如乒乓球等)、手电筒、接收影子的屏等; 学生准备:纸船、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谈话:太阳、月球的形状都是球体,地球也是。不过古代人也认为地球是球体吗?他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以及人类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吧! 【设计意图】 地球是球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有认知经验,但本环节通过提问“古代人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引发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也为后续学习地球形状的科学知识做好铺垫。 探索新知 (一)认识地球假说 1.教师科普天圆地方学说:古人因为太阳的运动和在地上走路,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呢? 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地球形状的假说。 2.教师科普张衡的“浑天说”。 3.教师科普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介绍“天圆地方”学说、张衡的“浑天说”和毕达哥拉斯 的猜想,引导学生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感受古人在认识 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模拟实验证明地球是球体 1.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 教师点拨两种生活现象:帆船航行、观察月食。 2.教师谈话:这些现象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演示来验证地球是球体。 我们先利用纸船、大球和桌面来帆船航行实验。 教师追问:这些实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纸船模拟真实的帆船,大球模拟球形的地球,桌面模拟方形的地球。 3.教师介绍实验步骤,提醒学生观察帆船运行的时候,注意保持平视。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帆船模拟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记录自己的观察。 教师小结:球面观船,我们先看到了帆顶,再看到船身;水平面观船: 我们一直都能看到完整的船身。 4.教师谈话:我们再利用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白板来模拟月食实验。 教师追问:这些实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手电筒模拟太阳,球体和正方体模型模拟不同形状的地球,白板模拟月球表面。 5.教师结合图示讲解步骤,提示学生观察这两种物体形成的影子是什么样的?把最后的观察结果绘制到记录单上。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月食模拟实验》,合作完成实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正方体模拟地球时,投影(月食)是正方形的;球体模拟地球时,投影(月食)是圆形或弧形的。 6.教师提问:通过这两个模拟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小结:两个实验初步验证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7.教师谈话:此后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真正认识到地球就是个球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