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抒情、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随着2020年春节的临近,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面对疫情蔓延的潜在威胁,坚守岗位成为了最坚定的回应。武汉的医护人员英勇奋战在一线,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在这个春节成为了最受尊敬的“白衣天使”;各地区的医疗支援队伍迅速集结,奔赴武汉;曾参与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再次主动请缨,立下誓言:“若有战,召必应,战必胜”…… 创境导入 1、如果你是一名医护人员,你是否会选择上前线抗疫? 2、如果你是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父母,你是否会支持孩子的选择? 3、如果你是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的妻子或丈夫,你是否会赞成对方的选择?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自幼便接触民主革命理念,崇尚自由与平等的理念。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春天,他返回祖国,同年4月24日,他写下了著名的遗书《与妻书》。随后,他参与了广州起义,并在起义中加入了敢死队,率先冲入两广总督府,撤退时不幸中弹被俘,最终英勇就义,成为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一员。 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本文写于广州起义前三天,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碧血黄花林觉民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又称《绝笔书》、《寄妻绝笔书》。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文体知识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 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初读正音 如晤(wù) 眷属(juàn) 双栖(qī ) 使之肖我(xiào) 相和(hè ) 一恸(tòng) 称心(chèn) 能彀(gòu) 婉解(wǎn) 不能禁(jīn)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 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原因。 为文本划分层次: 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份遗书,更是一封情书, 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情书,天下第一情书? 初读文本 遗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情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初读文本 一嘱:嘱咐后事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 三忆: 忆夫妻先死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