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2 授课人:左丘明 讲课老师:左丘明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说服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本文说理语言,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品味文本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曹操有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一、情景导入 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为上策。”此意即无需交战便能使敌人投降,乃军事策略之极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一语九驳,胜过九鼎之珍贵。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口才之力,真能与百万大军相匹敌吗?今日,我们共同研读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一探郑国大夫烛之武如何运用其卓越口才,说服秦、晋两国退兵。 左丘明,姜姓,左氏,名明,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师尚父姜子牙二十一世孙,鲁国太史丘成之子。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 二、作家作品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推荐孔子位国相,撰写《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和《国语》,生动记录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事,详细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尊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 (前502年~前422年)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作为儒家“六经”之一,标志着我国编年史的开端,记录了周代鲁国的历史,流传至今的版本相传为孔子所整理。《春秋》文辞简约,理解不易,因此后世学者纷纷著述,对原文进行阐释和补充,这些作品统称为“传”。其中,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并成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作家作品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的史书体裁。如《汉书》等。 史书的类别: 三、常识积累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最大的编年体史书)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汉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断代体: 古代爵位制度。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自称、尊称、敬称、谦称。 三、常识积累 臣,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执事,指的是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 寡人,诸侯王、国君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四、故事背景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1、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2、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