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7785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48060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
  • cover
(课件网)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一、情景导入 先秦时期,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而庄子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他擅长讲述故事,众多寓言至今仍广为人知,如邯郸学步、螳臂挡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通过他那些简洁而形象的故事,人们常常能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如今,庄子再次走进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庖丁解牛》的故事,这又将激发我们哪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呢?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可以保身,可以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二、背景介绍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二、背景介绍 道家思想的园地: 《庄子》 《老子》 《周易》 合称“三玄”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剧烈变动,他深刻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并感受到了社会潮流的不可改变。他倡导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对生命与寿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他的著作《庄子》揭示了道家哲学的核心,丰富了道家理论,并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启示。本文正是对庄子所倡导的养生哲学思想的体现。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他生活贫困,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三、作者介绍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世学者所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又称《南华经》。 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 三、作者介绍 内篇包含7篇文章,均为庄子亲自创作,被视为全书的核心,全面展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哲学以及政治理念; 外篇则由15篇文章组成,是对内篇思想的补充与发展,观点更加清晰和具体,对现实丑恶的批判更为激烈; 杂篇共有11篇,代表了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些篇章想象力丰富,文风多变,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并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幽默与讽刺的特点。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无情的揭露现实,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庄子思想 庖,厨师。 丁,人名。 解,分解、分割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 古之所谓神技也。 ———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 杀? 宰? 剖? 削? 四、解读题目 踦: 騞: 卻: 窾: 綮: yǐ huō xì kuǎn qìng 軱: 硎: 怵: 謋: gū xíng chù huò 五、听读课文 听读并划分层次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