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0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02.教材分析: 《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中的例1。例题结合沏茶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沏茶的各环节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突出从“合理”“省时”的角度来优化沏茶的各个程序,在解决问题中感悟优化思想,为后续学习烙饼等相关“优化”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提示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为学生探究问题,设计方案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同时还展示了不完整的流程图为学生预留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03.学情分析: 优化问题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但只是属于无意识的经验,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事情或问题比较感兴趣,以往对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掌握合理安排事情的方法、感悟运筹思想是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 04.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2.经历沏茶问题的探索过程,体会统筹安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05.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会用流程图表示。 06.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07.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乐享厨艺”图片,交流:你会干什么家务?(德育融合:做家务并不只是父母的事情,你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揭示课题。在做家务中也隐藏着数学知识。瞧,周末,李阿姨到家里做客,妈妈要陪李阿姨聊天,请你给李阿姨沏杯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沏茶工序。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质疑:尽快是什么意思? (2)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分别是多长时间? 2.自主设计方案。 沏茶要做这么多事情,该怎样合理安排呢?同桌合作,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 活动提示: (1)说一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摆一摆:用图片摆一摆,设计出一种最省时的方案。 (3)算一算:列式算出所需要的时间。 3.展示交流,质疑点拨。 (1)学生展示交流,分享不同的方案,其他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预设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4分钟) 预设2: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洗茶杯、找茶叶(两者可调换位置)1+1+8+1=11(分钟) (2)对比分析,教师质疑追问,找出优化沏茶方案。 质疑:节省的3分钟到哪里去了?烧水(8分钟)时同时做了洗茶杯(2分钟)和找茶叶(1分钟),为什么这三件事情可以同时做?还有用时更短的方案吗?小结:11分钟的方案最省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优方案。 4.介绍流程图。 (1)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最优方案上,观察横向图表示什么?(先后顺序) (2)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做事情的先后顺序?(添上箭头)纵向图表示什么呢?(这些事情是“同时”做的)教师介绍:像这种用箭头清楚地表示出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图示叫做流程图。 5.利用时间轴,深入理解优化思想。 箭头能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时间轴也能表示时间的先后。 (1)认识时间轴:每格表示多长时间? (2)在时间轴表示出沏茶最优方案。 (3)如果整个沏茶过程还是11分钟,在沏茶的间隙再给李阿姨做一个果盘,你准备果盘最多可以用几分钟? (4)算一算:如果做果盘用了7分钟,做完所有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呢? 6.反思总结: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你得到了哪些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同桌讨论) 小结:通过大家的分享与交流,在解决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