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7 屈原(节选)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戏剧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重点) 品味戏剧语言,理解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难点) 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走近作者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橘颂” “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写作背景 国殇( ) 咆哮( ) ( ) xiào xuē shānɡ 瘦削 睥睨 ( ) 鞠躬( ) pì nì 污秽( ) 犀利( ) 诡谲( ) jué 哗众取宠( ) xī chǒng huì jū gōng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诡谲:狡诈,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结尾):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整体感知 把第二部分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第二部分开头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束):借怒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开头第1段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文字详细地介绍了舞台的布景。尤其详细介绍了摆设的神像,并介绍了正殿外面的天气状况,这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后面的屈原歌颂风雷电,痛斥各种神像都是在这一环境下进行的。 第二部分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找出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到的事物,说说他们象征了什么。 东皇太一 土偶木梗 东君 大司命 少司命 湘君 湘夫人 “东皇太一” 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土偶木梗”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 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湘君、湘夫人” 那些悲观论者。 倒数第二段中“哼,还有你这河伯……哦,你河伯!”这句话中两个“河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