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3595

河南省太康县博文高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376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月考,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太康县博文高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历史试卷 (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 总 得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 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C. 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 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 2. 周天子以姬姓大宗的身份对“得自于天”的土地和权力进行再分配,而姬姓贵族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得到大小不等的权力与土地。这说明西周时 A. 宗法制依托分封制扩散 B. 政治关系必须服从宗法关系 C.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 D. 血缘亲疏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3.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的一般百姓虽有贫富之分和地位高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这主要是因为( ) A. 社会转型的完成 B. 三公九卿制的创设 C. 专制皇权的强化 D. 大一统局面出现 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5. 九品中正制在设立之初,“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但由于专职举士中正官大都由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担任,遂使官僚队伍逐渐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由此可知( ) A. 世家大族子弟的综合素养更高 B. 中央对官员的出身更加重视 C. 中央集权体制有所弱化 D. 民族融合的进程明显加快 6 史学家赵翼曾说:“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沿为故事,至宋祖已第四帝矣。”这种朝代频繁更迭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宦官专权导致朝政黑暗 B. 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 C. 地方管理存在较大缺陷 D. 重内轻外导致边患严重 7. 《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 A. 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 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 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8.如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 时间 法家 儒家 道家 其它及不可考者 高祖—武帝初年 45.9% 5% 13.5% 约35.6% 武帝初年—宣帝末年 25.5% 45.1% 很少 约29.4% A. 政治统一日益加强 B. 官僚体制发生异化 C. 诸子百家文化没落 D. 官员群体出身多元 9. 西汉初年,不仅王国内的群臣对诸侯王自称“臣”,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自称“臣”。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汉武帝这一规定意在( ) A. 打破封建等级秩序 B. 构建以礼入法的体制 C. 提高儒臣政治地位 D. 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 10.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景象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大定之治 D. 开元盛世1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12.以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