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5064

第5课《黄河颂》课件

日期:2025-02-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752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黄河颂,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黄河颂 EN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歌词 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2.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层次,感受诗歌中的黄河 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会做批注。 走近作者 【光未然】(1913—2002年),原 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 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 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 谈》《光未然歌诗选》等集。 EN 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 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 面。 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 未 然 ,创作了星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洗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 品唱彻中华大地,《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 颂歌 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 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 之情的诗作。 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颂歌多以歌颂中国共产 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雄人物为主。 EN 题目解说 “黄河颂”即赞颂黄河,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题目点明了诗歌赞颂的对象和内容。 字词积累 diān 山巅 qū 九曲 lán 狂澜 bǔ 哺育 澎湃 píng 屏障 【 气魄 】气势 。 【澎 湃 】指波涛冲击岸边或指声势,气势浩大雄伟。 【狂澜】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 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 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 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整体感知 听读感悟 音乐 课文 听课文朗诵,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与激情,思考: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 曲 , 它有什么作用 歌词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黄河进行歌颂的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 “ 颂 ”诗歌表达的是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 曲, 它有什么作用 作者开篇用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直接歌颂黄河的“英雄气 魄”,点明它是我们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的象征,开宗明义地说出 要“歌颂黄河”的主 题,引 出 下 文的“颂歌”。 【阅读技巧点拨】记住文章开头段的作用 黄河颂 第一部分: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为下文“颂”黄河蓄势 第二部分: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伟大而又坚强! 这 里 , 我们向着黄河 , 唱出我们的赞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 也代表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 。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拟人)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 磅礴的气势和伟大的精神。 (朗诵词) 啊,朋友!(呼告) 细读感悟 朗 读 第 一 部 分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 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近镜头特写 统领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 式的总写 横向展开到黄 河流域两岸 “奔”“掀”“结”“劈”等动 词生动传神地 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纵向描写黄 河的流向 N 关键词语含义理解 答题模式:原指……这里指 …… 表达了(起到了) … … 感情(效果) “摇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