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5158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2440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登泰山记,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理解文意。 2.赏析文中别样泰山风景,培养审美情 趣。 3.探究隐于文字背后的情感、志趣、人 生选择及生命态度。 4.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在山水自然中安 放身心,寄山水实现生命困境的突围。 姚鼐 (nài) (1731-1815), 字姬传。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 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乾 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历任山东、 《四库全书》纂修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请病假辞官 还乡,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下《登泰 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梅花、钟山、紫阳等书院,达四十 余 年 。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 碑传之类,著有《惜抱轩诗文集》。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 刘大榭,刘师承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 世称桐城派。 作者简介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 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榭和姚鼐则 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 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 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 废。” 学派简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 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 (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 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 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写作背景 《赤壁赋》 《登泰山记》 侧重抒发情思 语言诗意优美 侧重叙述游踪 语言简练平实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印象与《赤 壁赋》有何不同 整体感知 登 泰 山 记 ● 记,一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在于抒发作者 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和态度。 ● 游记散文, 一般记叙游踪、描写景物、寄托情思。 课内学过的作品有: 《小石潭记》(柳宗元) 《醉翁亭记》(欧阳修) 《岳阳楼记》(范仲淹) 《桃花源记》(陶渊明) 文体知识 第一段交代泰山地理环境 第二段 记述登山经过 第 三 段 描绘日出美景 第四段 返记人文景观 第五段 补写自然景观 说明;略写 叙述;详写 描写;详写 叙述;略写 说明;略写 概括文章各段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表 达方式和详略比重。 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绘 第 二 课 时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请标出本段中表方位和地点的词: 表 方 位 :“阳” “西” "阴” “东” “南北” 表 地 点 :“汶水” “济水” “谷” “古长城” "日观峰” 疏通文意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 它的北面,济水向 东流 。南面 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 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 山 谷分 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 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 阴,济 水东 流 。阳 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 城南十五里。 疏通文意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 南北水系———面 南北分界———线 重要景点———点 本段小结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 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 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 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 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 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 上 山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 月 ,自 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 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 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 麓 登 。 疏通文意 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 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 城,这就是郦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