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9587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56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材,必修,编版,备课,同步,新教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案 【教材定位】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第二篇课文,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课文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线索,从一件件小事,真实的刻画了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研读这篇课文时,我们要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并从所记录的事件当中概括出中心人物的核心品质,关照文本对当下的现实意义。同时,要着重把握文章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素养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张秉贵的形象特点。 2.初步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细节描写的手法。 3.感悟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的精神,并思考学习其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劳动模范,看看他在平凡中展现的伟大。请看《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林为民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2.走近中心人物--张秉贵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3.了解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和冲天干劲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张秉贵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4.了解人物通讯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一般来说,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它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这里的新闻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类人。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主体,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5.解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标题意蕴丰富,含意深刻。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内在含意是歌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嗬(hē) 嘱咐(zhǔ) 亲昵(nì) 凌辱(líng)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和蔼可亲:指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