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030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118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4张,课件,晚春,诵读,编版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 春 韩愈 目录 学习目标 壹 重点难点 贰 课堂导入 叁 探究新知 肆 课堂练习 伍 知识总结&课后作业 陆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1.了解绝句在句式、用韵方面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堂导入 提到晚春,我们的眼前往往会出现柳絮漫天、花残红落、子规悲啼的画面,心中也顿时涌起不尽的伤感失意惋惜与惆怅。 “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李煜的亡国失家的痛苦,“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易安的韶光逝水的愁绪。 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每个人的心态也不尽相同,同样面对晚春,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视角和感悟就与众不同。 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晚春》是怎样描写晚春景象,抒写个人思绪的。 文 学 常 识 了解作者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文 学 常 识 了解生平 韩愈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文 学 常 识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那年,韩愈四十九岁(终年57岁),官场上处于极不得志时期,这也是他自励自勉的诗作。 苏轼这样评价韩愈: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探究新知 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习诵读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学习诵读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杨花:指柳絮。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俗呼榆钱。 才思:才气和思致,才华和能力。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词语积累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学习诵读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 竞相争妍斗艳。 杨花和榆钱没有艳丽姿色, 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理解诗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感 知 内 容 自由诵读全诗,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1.感知诗歌内容:景物、特点、感情。 感 知 内 容 景物: 特点: 感情: 草木、红紫、杨花、榆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