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2、实施 3、结果 (1)时间: (2)目的: (3)基本任务: (4)中心: (1)成就 (2)结果 (3)意义 1953—1957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 一大桥、二铁路、三公路、四工厂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2、性质、地位 : 3、内容 4、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颁布时间、机构: 2、性质、地位: 3、内容 1954年9月、北京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制定《 》 (2)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同村的父老乡亲都忙着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劲儿十足地的在自己的地里辛勤劳作!当年秋天各家粮食就获得了大丰收,村里农业的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卖地,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不能合理使用耕地,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出现什么问题? 材料: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问题:一家一户农业经济具有脆弱性、分散性和落后性! 尝试走合作化道路! 这反映了土改后的农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农业 合作化 02 03 01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产品按劳动工分统一分配 土地入股,农具牲畜等作价入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产品统一分配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产品仍归私人所有,换工互助 原则:自愿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材料: 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 李老汉所在的农村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P25教材,交流思考: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易振的表哥是上海水泥厂的大股东,解放战争期间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为了工厂的发展,也只能剥削工人,甚至一段期间也生产过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厂里设备陈旧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不高,新中国成立初,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随着国营的水泥厂效益不断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