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6259

2025初二历史下册期中前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单元第九课 导学案(12份打包)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23594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2025,打包,12份,导学案,第九
    2025初二历史下册期中前第一单元第三课土地革命导学案 土地革命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运用时间轴回顾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2、思考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是否完全解决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2、创设情境 (出示不同时期的历史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看这五幅图片,结合所学想一想:中国历史上为解决土地问题都有哪些尝试?清末,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有田同耕”;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并且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农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中共为解决土地问题所做的尝试有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土地改革》。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史料,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内容,理解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学习土地改革,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以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唯物史观) 3、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四、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 任务一 根据材料细读课本P13,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 要求:仔细阅读课本内容,自主思考思考3分钟。 提示: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两个层面分析。 拓展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已在大约1.5亿人口的老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还有大约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摘编自董志航、陈廷煊《土地改革史话》 材料三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学 任务二 细读课本13页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 要求: 细读课本并研读拓展材料,自主思考3分钟,分析土地改革的目的。 提示: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从农村和国家两个。 拓展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内容),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基本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从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学 任务三 细读课本13页,梳理土地改革的概况。 要求:红笔标注课本中的有效信息,自主思考2分钟。 提示:从时间、地点、法律依据、内容、特点等层面进行分析。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分析土地改革的具体做法。 师徒对研:细读课本13页内容并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要求:自主思考2分钟,徒弟先说,师傅补充。 提示: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从富农对各阶级影响的角度分析问题。 材料一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毛泽东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