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0433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18张PPT)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5)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259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三大,改造,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三大改造 *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知识结构 公私 合营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小组讨论)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因: 方式: 完成: 报名参加合作社 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该怎么办呢? 我国的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和结果分别怎样?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 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快速定位 2、时间: 3、方式: 4、政策: 1954年—? 公私合营 “公”:国家 “私”: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合营”:共同经营企业,国家居领导地位 和平(赎买政策) 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支付10年,每年5%的定息。这就相当于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维拓展 国家为什么不直接将企业收回? 5、结果: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不能直接收回?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面临中国的贫弱,民族资本家以“振兴实业,拯救中华” 为己任,努力发展国家经济。他们曾为保卫民族工业、支持抗日战争而付出过自己的生命和血汗。 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 依据国家政策,已知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5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求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2500×5%=125(万元) 125×10=1250(万元) 算一算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手工业 个体手 工业者 资本主义 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 集体 国家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实质=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结果: 意义: 缺点: 提炼升华 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结归纳 1.1953年至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农民迫切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首先从哪个方面开始(  )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官僚资本主义 A A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经济的性质是(  ) A.个体经济 B.私有经济 C.私人经济 D.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4.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是(  ) A.没收其工具,将其转化为农民 B.把他们转化为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