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大改造 1.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 目标 本课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概念阐释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数字都是当时真实的数据,来算算吧!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300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300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材料 一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 材料 二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土改后出现哪些问题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有合作要求。 1、原因: 2、时间: 3、方式: 4、目的: 5、性质: 6、原则: 7、方法: 1953年-1956年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阶段: 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合作社农民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化农具 合作社兴修水利工程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过程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产品 1956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吨 26% 93%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11 方式 公私合营 政策 赎买政策(创举) 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 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特点 和平过渡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吴基民: 《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相关链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红色资本家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改造政策。 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