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3119

伟大的母亲河,伟大的中华民族—七下5《黄河颂》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3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的,母亲河,中华民族,七下,黄河颂,教学设计
  • cover
伟大的母亲河,伟大的中华民族—七下5《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黄河颂》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本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学作品都以“家国情———为主题,表现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爱国情感。本单元要求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基于此,本课的教学笔者拟以“伟大的母亲河,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主题,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聚焦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感受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学习诗歌的抒情方式,并借助课文中对精彩语句的批注,学习做做批注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诵读诗歌,品味作品语言,感受黄河形象。 思维发展:联系背景,领悟伟大精神,学习抒情方式。 创意表达:借助批注,自主欣赏诗歌,记录点滴体会。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作品语言,感受黄河形象。 2.联系背景,领悟伟大精神,学习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 借助批注,自主欣赏诗歌,记录点滴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以下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现了黄河什么特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在古代诗人的笔下,黄河以其汹涌澎湃、蜿蜒曲折而著称,那么在现代诗人的笔下,黄河又具有怎样的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感受母亲河的风采。(板书题目) 二、诵读,遥望黄河 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诗歌,你觉得应该采用怎样的语气读? 预设——— 语速缓慢,语气深沉,语调铿锵,情感饱满。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然后指名试读,集体评议。 3.朗读指导。 ①叠字朗读,“滚滚”“浩浩荡荡”等叠字,读出拖音。 ②动词朗读,“站、望、奔、掀、结、把、劈”等动词要重读,读的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③人称朗读,“朋友”要亲切自然,给人以舒服之感;“它”要读出理性;“你”一起读出感性;由“我”到“我们”,由个人到集体,“我们”一定要重读、读的热情高昂、读的坚定不移,将民族自豪感宣泄出来。 ④重章朗读,三个“啊!黄河!”朗读时情感应该是渐进的,不断增强的,读出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恢宏的特点,读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⑤叠句朗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全班齐读。 三、批注,感受黄河 1.诗歌为黄河颂,除了朗诵词外,诗歌可以分成几部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三部分,分别是望黄河、颂黄河和学黄河。 (此问的目的,除了梳理诗歌内容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批注,需要根据课堂生成灵活机动处理。) 2.课文中一共有五次批注,仔细阅读这些批注,看看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 预设——— 段落作用、词语作用、内容层次、赏析句子、结尾特点。 (教师随机介绍批注的相关知识,如:批注的对象,可以是字词句篇,也可以是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的鉴赏评价和质疑问难;批注的角度,以是理解意思、含义、作用,可以是写感想、鉴赏评价、质疑联想,也可以是为某个内容做补充;批注的方式,包括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描绘黄河的部分,找出文章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