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3291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2-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921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制无美恶,期在适时。 变无迟速,要在当可。 ———严复 导入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 二、中央官制 三省制 ——— 三省六部制 三、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 两税法 220年 魏国建立 280年 西晋统一 317年 东晋建立 420年 东晋灭亡 589年 隋朝统一 618年 唐朝建立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江南开发 大运河 江南经济发展 907年 唐朝灭亡 孝文帝改革 开明民族政策 三省体制、 租调制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 租庸调制、两税法 三国时期 两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时空坐标 在掌握隋唐的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相关史实及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重点概念和制度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壹 叁 贰 结合史料探究制度变化的实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思维。 体会时代和个人的联系,理解制度创新与国家富强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隋唐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血缘 世卿世禄制 商周 战国-秦 汉朝 魏晋 军功大小 军功授爵制 德才(孝廉 ) 察举制 门第(家世) 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 科举制 才能、学识 历代选官制度 一、选官制度 问:依据教材,总结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选官标准、作用影响 (一)九品中正制 一、选官制度 1、选官方式: 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人才等级,朝廷依等授官 2、选官标准: 家世、德才———家世 3、影响: ①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官员素质下降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1、背景: ①社会经济发展,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②统治者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 ③继承发展前代选官制度。 一、选官制度 (二)科举制 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了考试科目, 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阅读课文,说一说科举制的形成过程? 隋文帝 隋炀帝 唐玄宗 武则天 唐太宗 一、选官制度 (二)科举制 2、形成过程: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权 选拔方式 选拔标准 选才范围 中央委任中正官 中央政府 中正定品 分科考试 门第 考试成绩(才能学识) 世家大族 读书人 结合教材填表格,分析科举制的创新之处(特点)。 集权性 公正性 公平性 开放性 ⑤扩大统治基础 ②促进阶层流动 ③提高文化素质 ④形成重学风气 ①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成熟,公正公平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二)科举制 3、特点: 4、影响: (1)进步性 (2)局限性 ①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用儒学考试,忽视科技 ③片面应试,禁锢思想,压抑个性 西方文官制度 ⑥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 血缘 世卿世禄制 商周 战国-秦 汉朝 魏晋 军功大小 军功授爵制 德才(孝廉 ) 察举制 门第(家世) 九品中正制 隋唐-明清 科举制 才能、学识 小结: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及趋势 一、选官制度 趋势: ①选拔标准:由血缘、德才、门第到考试成绩,标准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②选拔方式:由世袭、推荐、地方评议到考试,选拨方式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