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3343

8.1《荷花淀》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4856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荷花淀,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一篇“诗体小说”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苦难与新生,单元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荷花淀》一文充满诗情画意和家国情怀,文章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抗战胜利前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劳动妇女如何在战争年代里锻炼成长的故事,细腻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了中国妇女含蓄而刚烈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白洋淀军民的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高一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关注到“诗体小说”。但每篇小说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荷花淀》这篇小说主要以“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呈现故事内容,弱化情节,语言朴素清新,富有诗意。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从传统小说教学的三要素出发解读文本,而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本篇小说人物对话和荷花淀景物,探究小说的主旨,进而理解经典文本的价值导向。 【学习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鉴赏荷花淀的景物,体会景物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在人物对话中感受水生嫂们如荷花般刚柔并蓄的品性和识大体、明大义、顾大局的高尚精神,并体会白洋淀儿女的家国情怀。 【任务实施】 任务一:前置学习 熟悉全文,找出本文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从人物形象塑造、思想内容、情感表达等角度鉴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与“荷花”意象有关的经典词句,赏析“荷花”的意蕴并思考“荷花”与本文的关系。 3.梳理小说的内容,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故事概况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情节 (4字概括) 一 二 三 (1———31段) 送夫杀敌 ( 段) 夫 敌 ( 段) 夫 敌 任务二:情境创设 1.课堂导入:中国当代作家孙犁先生去世后,有人用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 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 孙犁先生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的创作如荷花般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纯朴气息,充满诗情画意。后来,以孙犁先生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孙犁先生的代表作:荷花淀。 2.“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文重要段落或者不易理解段落的形象解释,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开发和利用插图这一课程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近日,为庆祝孙犁先生诞辰110周年,某-出卷网-准备重新出版《荷花淀》并配一幅课文插图,现在请你结合自我的解读,参与《荷花淀》的插图设计,为插图设计建言。 任务三:活动实施 活动1读文晓情选场景 整体感知:学生通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勾选出认为最精彩或最想配插图的情节,并根据提示完成如下表格。 故事梗概(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 本文写于 1945 年春天,主要写了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来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情节(4字概括) 一(开端) 二(发展) 三(结局) (1-31段) 送夫杀敌 (32-61 段) 探夫遇敌 (62-85 段)助夫胜敌 勾选你认为 最 精彩的配 插图情节,并说明理由。 本情节中水生嫂月下编席的场景描写如诗如画;夫妻间的感情真挚美好;识别场景展现出壮士出征般的史诗感等。 探夫遇敌情节对水生嫂们的刻画深入人心:水生嫂们既有作为普通劳动妇女的善良贤惠,也有作为青年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