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 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屈 原 欧阳修 杜 甫 说说你所了解的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因受奸臣谗言遭放逐,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离骚》,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创造新体诗“楚辞”,开创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即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掌握志、害、属、伐、疾、离、微等重要文言知识。 2、背诵第三段。 任 疏 绌 死 迁 请从1、2、4、9、11段,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闻,学识 志,记。 明:明白,通晓。 娴:熟练,熟悉。 入:对内。 出:对外。 遇:对待 图议:谋划计议。 任:信任 梳理课文 左徒[zuǒ tú],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史记·楚世家》:“楚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史记·屈原列传》记述屈原“为楚怀王左徒”。说明屈原在楚怀王朝曾任过左徒官职。但是,对于“左徒”的职掌及官阶等情况,《史记》却没有明确记述,其它文献也没有直接的记载。而且除屈原任左徒之外,古文献也没有左徒这一官位的记载。左徒是楚国特有的,或者说是专为屈原特设的官职。因此,古今学者也异说纷纭。 令尹[lìng yǐn],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相当于宰相,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2018 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C(“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尹”是官的统称,“令尹”在春秋战国时相当于宰相,也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三闾大夫[sān lǘ dà f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屈原被放之前,他的最后官职是“三闾大夫”。 思考 1 第一段写王甚任屈原。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②屈原具有杰出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①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