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堂导入 “半夜卧榻惊坐起,满腔赤诚寄家国”。古往今来,无论是踱步江畔的屈原还是心怀寒士的杜甫,他们都怀揣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有这样一个人,他心中所想,梦中所做,甚至弥留之际的殷殷嘱托都是他热爱的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这个人就是陆游。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陆游经历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愤》。 学习目标 把握诗歌主旨,理解书愤之“愤”。 02. 理解诗人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04. 了解陆游的生平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01. 鉴赏诗歌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手法。 03.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任务一】 因积极主张抗金,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嘉定二年(1210),85岁的陆游留下绝笔诗《示儿》,含恨离世。 陆游“六十年来万首诗”,一生存诗9300首。陆游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也有很多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 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在南宋的柔波里,他甘愿做一条荆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的诗词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一再遭受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写作背景 书愤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解读题目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诵读诗歌,赏析手法 二 诵读诗歌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 首联: 翻译: 释词: 早岁:早年 那:同“哪” 艰:艰难 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背景扩展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雪夜的瓜州渡口战船森列,大散关前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长嘶。 颔联: 翻译: 恶劣的战争环境 (紧张的战争氛围)(水 陆) 险要的军事据点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 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 ... ...